羽毛球的大满贯和全满贯究竟指的是什么——关于羽毛球理论发展思路及羽毛球大满贯和全满贯概念之浅谈
我觉得是时候修改一下了,及时止损,力避误导。 在此反驳一下下头分割线后的那两句前言以及正文最后所提到的内容。由于本人有讲究,除非是错别字、病句、表达不清、字句斟酌不到位等等无人表示关注的细节问题,不然诸如观点之类含有信息量的内容则尽量保留,欲修改则另发言以作补充,因而原文内容未做变动,观点以本次所言为优先。国羽队服后面五星指的是:奥运会、世锦赛、汤尤杯、苏杯、世界杯。 而不是先前我文中所说的:奥运会、世锦赛、汤尤杯、苏杯、亚运单项。 多谢评论区指正。 另外,爱羽客以及中国体育羽毛球直播的几个主要直播间内也基本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那第五颗星是世界杯冠军。据我后来观察,结论完全成立。 看来当初我考虑得还是有些不周到不细致啊…… 2019.6.16————————手动分割线———————— 先说两句前言~~ 这篇文章写于将近一年前,里面有一些数据到今日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需要大家注意一下,不过关于大满贯全满贯的基本的想法都是不变的。关于国羽队员背后五星的情况,去年汤尤杯、世锦赛、亚运会结束后,大家背后的五星点亮数貌似都没有发生变化(也有可能是我观察不细致),所以大概率是还没有专门去点亮而已,至于五颗星星代表什么,我还是坚持文中的看法。2019.4.7——————————分割线———————— 羽毛球自诞生之初就开始了迅速的发展。从最初驻印度的殖民军人,到伯明顿的英国贵族,再到后来英联邦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羽毛球的发展经历丰富,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愈发多元,羽毛球也在世界各国人民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渐渐地,羽毛球专业化发展程度愈发加深,羽毛球规则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 1877年,英国的巴斯羽毛球俱乐部成立,第一本羽毛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出版。 1893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羽毛球协会。1899年,该协会举办的第一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每年举办一次,沿袭至今,是当今体育界最古老的赛事之一。 20世纪初,羽毛球运动从斯堪的纳维亚到英联邦各国,流传到亚洲,美洲,大洋洲,最后传到非洲。 1934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成立,总部设在伦敦。 1939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竞赛规则》,其绝大部分内容完全延续至今。 以上是现代羽毛球运动前期发展的基本历史框架。 在羽毛球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专业化的名词,涉及规则、组织、技战术等多个方面,但是在具体的名词内涵上,却至今没有出现系统化、专业化、权威性的阐述和解释,在绝大多数的问题上,大家能在基本方向上保持一致,但却也时常会出现含义不同的情况。 如今关于羽毛球话题的讨论已经非常大众化,社交媒体的发达也使得赏析羽毛球运动的话语权逐渐从央视的评论解说员向民间大众那里发散。羽毛球用语呈现的平台愈发大众化,除了央视比赛解说、前方记者、新闻报道、颁奖典礼、相关节目中会出现外,还有报纸上,自媒体,最重要的是网上大型羽毛球交流平台,其中比较知名的是爱羽客和中羽,而球友之间的相互讨论也是一大影响因素。更广泛的传播带来的是更大更多的分歧,尽管种种分歧并没有达到引发剧烈讨论的地步,但是仍然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球友们的交流,甚至引发矛盾。 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不少人具备了一定的羽毛球知识、体验,对羽毛球的历史和现状有着较为清晰的了解,他们经过自身的思考,形成了自己对羽毛球的一套较为固定的见解,并在与他人交流时无形中进行传播,还有的制作网上教学视频通过互联网进行思想的传播,贴文、评论区成为他们传播思想的主要平台。然而,仍然还是有很多的词语没有规范的解释,许多平时经常谈论的用语实际上就存在着争议。比如说什么叫抓推突击?什么叫巅峰期?拉开突击拉吊突击拉吊结合能混为一谈吗?轻杀和点杀是什么关系?劈吊和劈杀的界限在何处?一系列问题有待我们系统性解决。 在此我想给出我对羽毛球大满贯和全满贯的看法,以此阐述我自己的一套理论,表达一下我观察羽毛球的方法和思路。我要强调的一点是,如同很多社会科学的理论一样,羽毛球理论同样也是比较抽象的,很多地方并不存在确切的界限。我们需要的羽毛球理论,是一套尊重事实的、系统完整的、有逻辑的、能够被运用来普遍阐释尽可能多现象的理论,这样这套理论才能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经得住不断推敲改正发展,最终被用来解释所有的羽毛球现象。我所给出的理论,或许会和很多人的存在冲突甚至完全矛盾,这是十分正常的,正如我所说,只要你给出的理论能够用来解释尽可能多的现象,你能够自圆其说,那么咱们都可以是对的,只不过是针对同一事物,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式,得出了不同角度的结论而已,其内在规律可能完全相同。所以我在这里提供的只是我个人的思考,一套理论,但并不是唯一的理论,切记切记。 以上相当于是前言,下面是正文。 什么是大满贯?什么是大满贯赛?什么又叫全满贯?全满贯赛又是什么呢? 首先不得不提一下网球(以下讨论的大满贯概念都属体育界),因为在网球当中,每年有四次非常知名的公开赛,澳网、温网、法网、美网,这四次公开赛被称作大满贯,这和其他的体育项目比较不一样,需要特别提出。 在其余所有的体育项目中,大满贯指的是获得所有世界大赛的冠军,这里的世界大赛必须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比赛的冠军被称之为“世界冠军”,这种世界冠军赛也就被称为大满贯赛。我对大满贯的定义自始至终没有变动过。需要注意,这里的“世界冠军”采取的是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的标准。通常情况下,大满贯包括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三项内容,大满贯的内容在不同的项目中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比如羽毛球的世界杯就已经停办。 而有些运动项目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地位比较特殊的比赛,比如说羽毛球中的全英公开赛,这类比赛并不属于是世界冠军级的比赛,但由于其地位和影响力,也需要在研究时重视起来;还有一些洲际的大型比赛,也是发展羽毛球、反映羽毛球水平的重要赛事。这些不属于大满贯赛但地位和影响极其重要的特殊赛事,和大满贯赛一起组成了全满贯赛。全满贯指的是获得所有全满贯赛的冠军。需要注意,我此处清楚界定了所有项目的“大满贯”,但是“全满贯”概念因项目不同而各异,我在此并未给出普遍解释。 刚才所说的是针对所有体育项目而言的概括,从中可见大满贯和全满贯的概念并不相同,我们平时并不宜将二者混淆使用,然而在央视的记者报道中、体坛风云人物颁奖仪式上等等,都并没有明确区分。比如在2014年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上,对最佳男运动员提名人选林丹进行视频介绍的时候,就陈述其完成“双圈大满贯”;2016年奥运会过后,央视五套的底部滚动字幕中介绍谌龙完成“大满贯”。其实很显然这两个大满贯的含义并不相同,后者的使用才是对的,这个接下来会讨论到。 下面来专门说一说羽毛球运动中的大满贯和全满贯。1992年羽毛球第一次正式进入奥运会后便诞生了这两个概念。 羽毛球大满贯: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2006年举办最后一届,之后停办)。其中世锦赛包括单项世锦赛(就是平时所说的世锦赛)、男/女团体世锦赛(汤姆斯杯赛/尤伯杯赛),混合团体世锦赛(苏迪曼杯赛)三大赛。这里遵循的便是刚才所说普遍适用于所有体育项目的大满贯概念,世界杯停办后,羽毛球的大满贯明确为:奥运会+世锦赛+汤尤杯+苏迪曼杯。由于世界杯时断时续,举办不力,弊病百出,所以研究的时候索性将世界杯彻底排除在外,直接全部采取现在通行的说法。另外,混双的大满贯中不包括汤尤杯。 按照这个概念,历史上获得羽毛球大满贯的运动员按照完成顺序有:王莲香(印尼,女单),葛菲(中国,女双),顾俊(中国,女双),张军(中国,混双),高崚(中国,混双),张宁(中国,女单),杨维(中国,女双),张洁雯(中国,女双),林丹(中国,男单),杜婧(中国,女双),于洋(中国,女双),张楠(中国,混双男),赵云蕾(中国,混双女),蔡赟(中国,男双),傅海峰(中国,男双),田卿(中国,女双),赵云蕾(中国,女双),谌龙(中国,男单),张楠(中国,男双)。 这里还要引入一个“双圈大满贯”的概念,双圈大满贯指的就是拿两次大满贯,注意这个要和“双项大满贯”区分开来,赵云蕾在女双和混双两个单项上各拿到了一次大满贯,而非同一个单项拿到两次大满贯,如果非要说二者都是“双圈”的话,那么林丹是同一个圆上套了两个圈,而赵云蕾是两个不同的圈拴在了一起。 双圈大满贯运动员按照完成顺序有:葛菲(中国,女双),顾俊(中国,女双),林丹(中国,男单),傅海峰(中国,男双) 双项大满贯运动员按照完成顺序有:赵云蕾(中国,混双、女双),张楠(中国,混双、男双) 羽毛球全满贯:羽毛球大满贯+全英公开赛+洲际锦标赛+洲际运动会单项。可见羽毛球全满贯建立在大满贯的基础上。全满贯的划分是最具有争议的,我给出如此划分的依据随后会给出。 历史上获得过全满贯的伟大运动员有:葛菲(中国,女双),顾俊(中国,女双),高崚(中国,混双),林丹(中国,男单),田卿(中国,女双),赵云蕾(中国,女双),张楠(中国,混双),赵云蕾(中国,混双)。在这里需要特别提到一点,韩国著名男双朴柱奉/金文秀具有完成全满贯的重大嫌疑,在需要满足的七项比赛中,可以由网络资料确定满足的条件具备了六项,唯独未能确定二者是否是汤姆斯杯冠军成员,如若是,那么二者将是历史上并列第一位羽毛球大满贯和羽毛球全满贯的获得者。 羽毛球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双圈全满贯得主:林丹(中国,男单)。 羽毛球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双项全满贯得主:赵云蕾(中国,女双、混双) 所以我给出的羽毛球大满贯和全满贯现在已经十分明了了:大满贯就是奥运会、世锦赛、汤尤杯、苏杯;全满贯就是大满贯加上全英赛、洲际运动会、洲际锦标赛;双圈指同一个单项中获得两次(大满贯/全满贯);双项指在两个单项中分别获得(大满贯/全满贯)。而且我认为,双圈难度大于双项。 现在来聊聊围绕大满贯和全满贯的争论,也就势说明一下我这般划分的考量。 爱羽客一名杰出网友发过一篇文章《谌龙——一步之遥的双圈大满贯》。我看到标题,表示对其是十分赞同的,谌龙如果能在今年登顶亚运,便可实现全满贯的目标,东京奥运会若是卫冕,便可实现双圈大满贯的伟业。文章的开篇,这位网友便给出了这样一段话:通常意义上的羽毛球大满贯常指包揽世界羽毛球界全部世界级大赛的单打冠军,包括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 汤姆斯杯(尤伯杯),苏迪曼杯,全英赛。(PS:国际范围) 羽毛球全满贯是指运动员获得“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全英赛、苏迪曼杯、汤姆斯杯、亚运会、亚锦赛、总决赛、全运会”冠军。(PS:亚锦赛 亚运会,全运会问题,全满贯仅中国定义,世界范围只有大满贯)。 这是这名网友给出的大满贯和全满贯的解释,可以说是十分系统完整而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了。在国内很多较为传统的媒体比如电视和报纸上,这种划分方法较为常见,很多人喜欢把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和国内比赛(主要是全运会)纳入大满贯全满贯的范畴中考量,而我对这段话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一,全满贯很可能仅中国定义,但全满贯的定义不仅限于中国。如何理解网友“全满贯仅中国定义”这句话?我的看法是,只有在中国才明确定义一个全满贯的概念,并且和大满贯区分开来,外国人要么并不去使用“全满贯”这一用语,要么并不区分大满贯和全满贯,即在他们那里大满贯和全满贯的内容完全相同,仅是用语不同。然而,全满贯的概念既然诞生在中国,也就为羽毛球理论方面占据赢得更多话语权创造了可能。中国球友讨论的全满贯,也可作为外国人讨论的羽毛球话题。 二,全满贯包含的只能是国际比赛,不能是国内比赛。我认为,研究羽毛球这项运动的时候应该采取的是国际视角,应该以各个国家的运动员作为考量对象,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普遍适用于羽毛球这项运动。有人将全运会划入全满贯的范围,那么,那些没有全国运动会或者没有全国性羽毛球大赛的国家,羽毛球运动员难道就无法获得全满贯吗?此时,要么全满贯的内涵会根据国别而产生变化,无法产生一个统一的划分规则,要么就是全满贯成了中国等少数国家的用语,全满贯概念的研究蒙上了一丝狭隘性。为了确保覆盖到尽可能多的国家,我将亚运会、亚锦赛的概念拓展到洲际运动会,洲际锦标赛,这样涵盖的范围更广,可以研究的范围也就更广。 三,大满贯和全满贯是针对全部五个单项中任一单项的某一确定球员而言的,并非独指单打冠军。在各个单项上都可以有全满贯,并不局限于单打。两年前某次大赛开战在即,央视五台新闻中出现了对田卿的采访,田卿的简介词条上写明田卿为女双全满贯得主,这便是非常好的一个例证。在人们提到赵云蕾的时候,也时常会提到其双项全满贯的的伟大战绩。在双打中,全满贯是针对某一个人来讲的,并不是针对某一组合来讲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双打运动员往往前后会有不同的搭档,尽管双打功劳并不能仅算在个人头上,而且著名顶尖双打运动员的搭档也一般是固定的,但如果必须按照双打组合的形式来算大满贯,那么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会有对个人功绩欠缺考虑的可能。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位是中国女运动员高崚,她和张军搭档获得了混双的大满贯,张军退役后,她又和郑波搭档首次夺取亚运会冠军,成就全满贯伟业;另一位是中国运动员傅海峰,他和蔡赟搭档实现男双大满贯,里约周期拆对后搭档张楠,在里约奥运会一举夺魁,实现难度巨大的男双双圈大满贯伟业。很明显,对个人进行考量更为准确一点。 另外需要特别提到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简称总决赛),在很多媒体以及世界羽联那里,总决赛和我所定义的那些全满贯赛一起,共同构成羽联“最顶级八大赛事”。总决赛在赛制上与羽毛球世界杯甚至是排球世界杯颇为相近,所获积分也属最高那一类,水平也算是顶尖,但是总决赛创办日期较晚(2006年),而且商业化目的较为突出,球员参与积极性较差,与各大队伍冬训或者国内联赛时间冲突,种种问题和矛盾共同作用使得总决赛并没有资格被列入全满贯的范围内。 现在来说说我对全满贯定义的考量。 起初,我认为羽毛球全满贯就是大满贯加全英赛,但是后来我看到近乎所有人都将亚运会纳入全满贯的范畴,例如林丹在广州亚运会一举夺魁被称为首夺男单全满贯,而仁川卫冕则又被称作双圈全满贯,于是我也将亚运会为代表的洲际运动会纳入了全满贯的范畴。此时在我的概念中,全满贯就是大满贯+全英赛+洲际运动会。后来又带上了洲际锦标赛。 有人会说我对全满贯甚至是大满贯的划分不被认可,和主流冲突。这我就有两个问题想问了:一,主流观点到底是什么呢?很明显现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央视那里的称呼一会儿是大满贯,一会儿又能变成全满贯,民间更是争论不休,很难统计究竟哪种说法占据优势,甚至很少有人能真正完整地作出阐释;二,我的划分标准真的没有遭人认可吗? 我给出的全满贯定义是有一定依据的。众多说法当中,实际上我继承的是林丹的观点。 羽毛球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林丹自传《直到世界尽头》,就有着十分清晰的表达,详见其第十九章《我把全满贯留给广州》。以下摘录其关键段落,看看林丹是如何说的。2006年在多哈,我与男单冠军失之交臂。当2010年亚运会来到广州的时候,“夺取全满贯”的呼声令我热血沸腾。 …… 七年之后,我回到广州,留下过很多回忆的天河体育馆已今非昔比。我希望在这里昭告天下:今天的林丹,是这世界上唯一的羽毛球全满贯,在这里,我要完成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苏杯、汤杯、全英赛、亚锦赛、亚运会冠军于一身的八大全满贯。我是这个星球上拥有最多羽毛球冠军的人。 …… 虽然我早就是大满贯了,但人们认为只有把亚运会男单冠军也收入囊中,那才叫完美。 这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林丹给出的全满贯定义,由于世界杯已经停办,不再考虑,全满贯的概念明确在我前面给出的那七项赛事。四大满贯,七全满贯,便是如此。正是根据林丹自传中的说法,我才将洲际锦标赛纳入了全满贯的范畴,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观点。当然林丹自传的标准并不一定是受到广泛采用的,很多地方值得商榷,比如第十四章《阿纳海姆和多哈不属于我》中的这样一段话: 这是陶菲克的第一个世锦赛男单冠军,同时也成就了他集奥运会、世锦赛、汤杯冠军于一身的“大满贯”,他也非常高兴。况且,在决赛中,他还是以完胜的方式击败了我。 这里林丹给大满贯的定义不同于百度百科陶菲克词条还有部分媒体所用的“奥运会,世锦赛,汤姆斯杯,亚运会”这样的错误概念,但是少考虑了苏迪曼杯这项重要赛事。众所周知,陶菲克没有能够捧起过苏迪曼杯,这也是他夺得大满贯的唯一缺口。因而可见,我的理论和林丹的并不完全相同。 网上有很多种全满贯还有大满贯的定义方法,我就不一一列举了。需要重申一点,对大满贯和全满贯的界定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用不同的角度,客观地系统地来谈论羽毛球,就都是正确的,并没有绝对的谁是谁非。 结尾之际,正好借大满贯和全满贯的话题聊一聊“五星全满贯”这个概念。 用五星齐聚来代表全满贯是个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林丹左臂上有一处纹身便是五颗星,寓意着林丹所获得的全满贯荣耀,后来还在五星之后纹了一个“2”,这个数字又形似“L”,寓意着林丹为双圈全满贯得主。2017年国家队队服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变化,标有每位队员名字的队服后面各有五颗星,按照战绩来“点亮”这五颗星。队服背后的这五颗星出现至今,关于这五颗星究竟代表哪五项比赛的讨论就从未停过,官方也貌似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人们只能从不同运动员点亮星星的个数和他们的战绩,来判断这究竟是哪五个比赛。 这里的疑惑在于,大满贯只有四项赛事,而背后的星星却有五颗,基本可以肯定这五颗星星中有四颗是大满贯赛,那么多出来的这一个究竟是什么。我经过长时间观察,给出的结论是:亚运会。也就是说,背后的这五颗星星分别代表的是奥运会、世锦赛、汤尤杯、苏杯、亚运会。四大满贯和亚运会共同组成背后五星,象征全满贯,注意这里只是象征,并不代指这就是全满贯。至于为什么偏偏选择亚运会而不是全英赛,这我不好猜。我现在要做的只是用几位主力运动员情况(2018年汤姆斯杯开始之前),来证明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林丹毫无疑问的五星全亮,他几乎赢得了国际国内羽毛球界可以夺得的一切重大比赛的冠军,无可争议的五星全满贯。有意思的是,随着田卿和赵云蕾的退役,在役全满贯得主只剩林丹和张楠,而由于张楠所得的是混双的全满贯,并没有获得过汤姆斯杯,这都给我进行判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经过观察,林丹五星,谌龙四星(缺亚运会),张楠四星(缺汤姆斯杯),李雪芮三星(缺亚运会、世锦赛),陈清晨两星(有尤伯杯,世锦赛),贾一凡一星(有世锦赛),刘成一星(有世锦赛),石宇奇、李俊慧、刘雨辰、黄雅琼、鲁恺、陈雨菲、何冰娇都没有星星被点亮,这些都完全符合了我的观点,星级与相关战绩相匹配。当然我提出的毕竟在没得到官方证实之前也只是个假说,需要不断证伪。我也可以断定,今年这次中国重夺汤姆斯杯,张楠的五星将会全部点亮,刘成背后将会有两颗星闪闪发光了,石宇奇、李俊慧、刘雨辰等一众小将迎来了人生第一个世界冠军,也都会在背后点亮一颗星。 最后想说,羽毛球理论的研究需要时日,我谨提供一种思路作为参考,具体还需大家共同努力,在思考和辩驳中完善羽毛球理论。至于较为深刻的技战术层面,还有历史的考查、规则的制定,则不是我这样的小白所能作为的了。1581882018年6月23日
这种打法的结果就是手中留下的牌与下家手中的牌同门.即你手中留万子.下家手中也是万子,由于你是上家,下家吃不到你的牌,对你来说无关紧要,而你的下家却大伤脑筋。你有万子.还可以吃到上家(即下家的对家)的万子牌.而下家却只能靠自摸进牌.处境不妙显而易见。